合校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文社會與藝術學院」簡史 (2005.8~2016.11)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於2005年8月1日起獲准由「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改制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與藝術學院」隨即成立,為學校三個學院之一。本學院包括以下六個系所:中國語文學系(所)(原「語文教育學系」),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原「社會教育學系」),藝術與設計學系(原「美勞教育學系、所」),音樂學系(所)(原「音樂教育學系」),以及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2007年8月1日新增英語教學系。
合校後「清華 藝術學院」現況 (2016.11~今)
2016年11月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後,增設了以培養優秀美術設計與音樂人才為宗旨的「藝術學院」,前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文社會與藝術學院」。藝術學院設有藝術與設計學系(創作組、設計組、碩士班及在職專班)、音樂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及在職專班)。目前專任教師29位(藝術與設計學系12位、音樂學系12位、學士班5位)。本院以培養優秀美術設計與音樂人才為宗旨,在多元的師資培育激盪下,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和設計新銳,並屢獲國內外大獎,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創作能量,受相關產業矚目與青睞。從大學部到碩士班課程規劃配套完整,學生深受國內外工藝與設計產業重視,更是全國工藝競賽、新一代設計競賽、新竹美展竹塹獎、福爾摩沙珠寶設計等創意競賽之新銳常勝軍,近5年獲獎無數。近年每年舉辦國際性的藝術季活動,邀請國外多位知名音樂家與藝術家參與,並由本校的管弦樂團、弦樂團、管樂團與室內團參與音樂會的演出,盛況空前。本學院106學年度成立【〝科技藝術〞跨域學院學士班】,107學年度開始招收藝術科技跨域學生,自110學年度後再增設音樂組及藝術組,將邁向藝術跨域全方位前進。
藝術學院在107年3月14日106學年度第3次院務會議通過與確認確認本院發展願景、教育目標、五大發展目標。本院於112年、107年舉辦「教學單位自我評鑑」,均榮獲「一等通過」佳績。
(一)發展願景:美緻、跨域、創新、卓越。
(二)發展目標:
1. 推動博雅與美緻全人教育
2. 培養藝術頂尖人才
3. 發展科技與藝術跨域整合
4. 促進產學合作
5. 提昇國際交流
(三)教育目標
本院稟持著「美學博雅、創藝美緻」的美育精神,培養優秀的美術創作、工藝設計、音樂表演、音樂理論教育以及科技藝術跨域創作人才為宗旨,人才兼具藝術賞析與創作能力,且善盡社會責任,共同把美感、創意帶入清華生活,在清華創造音樂心靈饗宴,開創科技藝術跨域DNA,期望未來能成為台灣「藝術領航者」與「藝術跨域工作者」。


藝術與設計學系學士班分為「創作組」與「設計組」兩組;「創作組」並重藝術理論、人文素養及創作實務;「設計組」並重材質應用、數位輔助、造形設計之理論與實務,目前分為玻工、金工、木工、陶瓷、立體造形等五大教學領域。藝設系碩士班分為「理論組」與「創作組」兩組。「理論組」規劃藝術教育專業課程,並著重近(現)代藝術史、藝術史研究方法、美學、藝術治療、設計研究、視覺文化與當代藝術等課題教授;「創作組」強調創作實務與理論實踐的並重學習,打破藝術分科的教學傳統,營造交互學習的環境,除規劃創作實踐的進階性課程,亦提供藝術理論、藝術教育、藝術行政與強化人文素養的選修課程。
【音樂學系】
音樂學系於105學年度大幅度修正學士班及碩士班課程架構,推動適性分組教學與老師共教等特色課程,並完成以「主修樂器」規劃適合每位學生之選修課程表,獲得師生們熱情迴響與認同。音樂系近年逐步增加與音樂工業及產學合作所需之相關課程,如音樂治療、數位音樂在產業上的應用、跨領域表演技巧、音樂戲劇與劇場實務、電影配樂、流行/爵士音樂概論等課程,以擴展學生廣域的性向發展與競爭能力。音樂系碩士班除原有「演奏組」及「台灣音樂組」外,新設「應用音樂與音樂工程組」,期待藉由音樂教育、音樂科技、臨床醫學、電機資訊、醫學工程及醫務管理等領域之專業團隊,嘗試跨域「音樂、科技與健康」之研究、教學與產學合作,包含「音樂與健康」、「音樂與科技」及「音樂與健康科技」三大領域。
【院學士班】
本學院106學年度成立【〝科技藝術〞跨域學院學士班】,由許素朱(小牛)院長領軍,率領藝術學院教師以及臺灣一群科技藝術特種部隊擔任教師與顧問指導,希望培養一群臺灣科技藝術的尖兵。106學年度也會開始籌設【科技藝術研究所】,含新媒體藝術組、電腦音樂與工程組、創新科技應用等三組。數位時代來臨,新形式的科技與藝術結合之創作如雨後春筍,清華大學的是國內科學與科技頂尖學府,這對藝術學院發展「科技藝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期望為清華創造新的「科技藝術跨域 DNA」、以及「科技藝術跨域的新文化」,讓清華成為臺灣藝術界的跨域先鋒!